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夜读《学记》(四)(原创)  

2009-09-27 16:10:07|  分类: 经典夜读(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有序,国有学。

译文: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三槐评注:

这里说了设学施教的建制,四种名称相应于四级教育体制。《从“家”到“党”(25“家”为一“闾”)再到“党”(500“家”为一“党”)再到“术”(12500为一“术”),最后到国家。根据“家”多少不等,分别设立“塾”“”“序”“学”。“家有塾”,靠近家的地方有一个私塾。古代二十五家为闾,住在一个巷子里,巷首有门,门旁边的地方就叫“塾”。后来“私塾”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就是每个弄堂口有一所小学校。“党有庠”,五百家为党,五百家有一所学校。“术有序”,“术”就是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每遂设置一个序。“国有学”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就是大学。“国”相当于天子所在的首都或诸侯所在的省会,在首都的国学就是大学,也就是教育的顶端。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把四种名称分配给了三代。《学记》从空间讲,《孟子》从时间讲。

现在村有村小、乡镇有中学、县城有高中、国家有大学的设置大抵也起源于斯吧。为什么如此设置呢?《学记》下文有交代。

 

 

 

 

  评论这张
 
阅读(514)| 评论(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