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常州高级中学“千人会场”,聆听了南大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先生作的关于“漫谈小说教学”的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说,欣赏小说有三个层次: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思想意义、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之美,并不在于语言表达上的华丽辞藻,而是语言的内涵,语言的暗示性,语言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给读者欣赏上的心理满足,才能真正的给读者以美感。一点笔记,留下记忆。)
◆ 通俗小说的特点是故事情节具有传奇性,在道德上却是保守性,不具有挑战性,迎合大众的价值观,呵护你,让你心甘情愿掏钱。严肃小说,正好相反。
◆ 好的小说是不能拿来说的,如《红楼梦》,也不能视觉化,再如《红楼梦》。拍成电影成功的原本都不是好小说。
◆ 好的作品要表达的意思一定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只能有一种解释的作品,不是好作品。形象是大于思想的,任何思想都不能穷其形象之万一。
◆ 一位中学生说,“先出门,后起床”,让人体会到每天早起的学生的心酸。
◆ 汪曾祺:一位媳妇到庙里求送子娘娘时说,“今年来了跟你要着呢,明年来了手里抱着呢,咯咯的笑着呢。”这句话,确实比发下愿心,重塑金身,送多少香油来报恩,来的更有意味。
◆ “好小的狗,我一屁股能坐死。”一妇女形容沙发上宠物狗的小。
◆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已惘然”万般言语尽在其中。
◆ 语言的粗糙就是情感的粗糙,就是思想的粗糙,就是情节的粗糙。好的语言,拆开看,每句都很平常,合在一起,别有韵致。好的语言痛痒相关、顾盼有情。
◆ 文学语言与实用文语言的区别在于文学语言有言外之意。
◆ 崔颢《长干行·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 好的语言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皆无”。
◆ “何必急,你和吴书记是老战友吗?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大姑娘一面软款款地寻话说,一面就把开好的发票交给他。笑得甜极了。陈奂生看看她,真是绝色!(《陈奂生上城》)。
◆ 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托尔斯泰有次上山采菌子,然而菌子没有了,他是这样表达心情的,“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确实余味悠长,让人揣摩。
◆ 同样他举了当代一位作家的事例,当年身无分文,主动到面馆给人家洗碗,希望能吃到剩下的面条,可是那个饥荒的年代,人人都饥肠辘辘,哪有面条可剩?有的连面条汤都喝干了。“面条没有了,可是面条的味道却留在了碗里。”人物的心理渴望与失望,一句话里,可谓五味杂陈啊。
◆ 屠格涅夫写一棵参天大树倒下时,是这样写的,“大树,叹息着,庄重地倒下了。”教授认为唯有用“庄重”才能表达参天大树倒下时的情状,即使倒下,也一丝不苟。一般人可能也不会这样表达。
◆ 《祝福》中作者“我”与鲁四老爷在书房的对话,“但是,谈话时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句中的“剩”字,我估计可能许多老师忽略了,但是“剩”字之妙,很好的体现“我”当时处境之尴尬、人物关系间的别扭。还有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窗外,进行着的夜”,“进行”一词,很精彩,体现了“内摄兼外铄”的特点。
◆ 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阿Q疑心他是和尚,但看见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也有满头剃得精光像这老头子的,也有将一尺来长的头发披在背后像那假洋鬼子的,都是一脸横肉,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阿Q除了跪,找不到合适的姿势安放自己的心灵。
◆ 汪曾祺《受戒》:“巧云捧着一碗尿碱汤,在十一子身边说:“十一子,十一子,你喝了!”十一子微微听进一点声音,他睁了睁眼。巧云把一碗尿碱汤灌进来十一子的喉咙。 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汪曾祺后来回忆说:“写到这一句时,我流了眼泪。”可见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好,为什么会流眼泪,是因为作者被这纯美的爱情所打动,两个孩子经历太多之后终于在一起了,也是对他们勇敢抗争的感动。巧云这一尝,是同甘共苦的意思,我们现在的爱情,还有多少人在讲究同甘共苦。这逐渐消失的美,宛如落花,随流而去。在汪曾祺的笔下,人性拥有着最本,最真的美好。在这个充满着虚伪,互相的猜疑的时代,那种纯美的爱情仿佛一种远古的召唤,召唤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不妨思考下,我们的爱情观,我们是否还拥有者汪曾祺笔下这份质朴的美好? 那眼泪,是因为文字触碰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心弦。“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这句话却被许多读者忽略了,而这正是先生的心血和智慧所在。
◆ 《孔乙己》的主题是批判短衣帮、丁举人、掌柜,还有小伙计的冷漠;他们拿孔乙己的痛苦下酒。
其他人观点:
◆ 王尚文:西南国民党大撤退,请示关押的学生,电报称“其情可悯,其罪当诛”,后被译电员改为“其罪当诛,其情可悯”。“文之为德也大矣”(《文心雕龙》)
◆王尚文: “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文选》)1976年四号文件,毛泽东改“黄猫”为“黑猫”。(阎长贵《毛远新再谈毛泽东1976年状况》,《炎黄春秋》2011年第10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