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请勇敢地拿起“批评”这个武器(原创)  

2008-11-18 11:22:38|  分类: 学校德育(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此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09.10)

说“批评”是“武器”,很容易使人理解为批评是对付“敌人”的法子,假如您认为是积极地影响学生并帮其改正不足的法子则与笔者初衷相一致了。

现在大家感到做班主任很难,以前还可以骂一骂学生,甚至动动手也无可非议,“孩子是打大的,葫芦是吊大”的思想在家长中是根深蒂固,但现在漫说“打”,就是批评也变得小心翼翼了,稍不注意,学生就要“出走”,甚至轻生,说是受不了班主任的批评。以前孩子受到批评不敢跟家长说,现在倒好,一有委屈不仅告家长,有的还要报110。不能“体罚”,班主任也想开了,批评呢?批评再不能使用,这个班主任还怎么当?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需要“巡堂”,一次亲眼看着某老师在“训”学生,声色俱厉的,但见到我在教室外,口气马上缓和了下来,曰:我这都是为了你们好……

看来我们还得重新审视一下批评这个武器。其实批评同表扬、惩罚、说服、奖赏、磨练等一样,都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使用之。只是因为所处的时代有别,使用这个武器的时候有了一些新的禁忌,消除这些禁忌会让我们使用起来更加顺乎人心,也更加得心应手。

第一,要克服情绪化批评。班主任这个职业很特殊,自己有了情绪是不宜在学生中宣泄的,尤其不能拿个别学生撒气。但班主任也有七情六欲,知识分子更甚,这样一来对我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有一位班主任受了领导的批评,心里很“郁闷”,上课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候不着边际,平时这位班主任会心平气和地予以纠正,此时他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你故意捣乱是不是?我看着你就讨厌。”这是批评吗?这和街妇是同一档次,与“批评”无关。很多“谩骂”“侮辱”性批评正是在“情绪激动”时候宣泄出来的。事实上,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克服情绪化的问题,年轻的班主任和性格直率的班主任可能更突出一些,如果确实“郁闷”,我倒建议调一下课,待平静了再进入课堂,免得破坏了自己的专业形象,也容易给学生带去伤害。

第二,克服滥用批评。一位班主任向我诉苦:他班有一位学生天天挨批评,就是不改正,几乎刀枪不入了。我告诉他,这位学生对你的批评已经产生“抗体”了,一开始你的批评是轻微的,一看不起作用,于是乎越来越严厉,学生的“抗体”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刀枪不入的功夫就这样练成了。家庭教育中也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妈妈的整日唠叨,孩子就是不听,当爸爸的偶尔说上一句,孩子立即照办,很多母亲一直到孩子成人也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是那位班主任,我提醒他,“批评”既然已经不管用,你为什么不变招呢?明知药无效,还在用,你就是个庸医,说得再严重点就是误人子弟了。他的班主任专业水平也就和为数不少的“妈妈”可列为同类项。批评这个武器如同尚方宝剑,悬而不用,方为至用。

第三,关注批评的语气、内容、场合、方式。也就是给批评变变脸,批评并非非要一张“教育的面孔”,变变脸,有时能收到奇效。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严厉的、温和的;批评的内容是直接指责、含蓄提醒、绵里藏针的;场合上是公开的、还是私下里的。这些都很复杂,因错误大小而变,因犯错误人心里承受能力而变,因初犯、屡犯而变,因男女生而变,因群体错误和个体错误而变。

我们还可以罗列一下批评的方式:模糊批评(点事不点人);商讨批评(用“你看怎样? ”“你想过没有?”“你考虑考虑?”等商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批评);暗示批评(用眼神等肢体语言告诉学生“不”);扬抑批评(先表扬,后批评);换位批评(让学生进行心理换位,站在教育者的位置去看待自身的缺点); 体验批评(让学生亲身体验他自己犯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迂回批评(“王顾左右而言他”);幽默批评;谈心批评等。

去年一场雪后,校园是银装素裹,大课间时候,我所教的九年级学生在室外打起了雪仗,还把雪团带进了教室,上课铃响后,这般学生“余兴未消”,甚至把雪团放到女生的颈脖里,教室是惊叫一片。我理解他们的兴奋,但基本秩序还是要遵守的。我敲了敲桌子,喊道:“昨天天气预报报错了!”学生一个个回过头望着我,我接着说:“应该这样报:今天雪后天晴,但九年级七班人心浮动、教室大乱;王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是,这般兔崽子们才发觉已经上课了,应该像往常一样安静下来了。如果改为指责:“上课了没听见铃声那,九年级了,还不想好,对得住谁呀!”如此上纲上线,不仅会遭来学生的反感,也会破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专业形象。

第四,批评要直抵人心。批评的目的是唤起人的羞耻感,从而改变他的想法和外部行为。不着边际的批评和地毯式批评只会让学生处在云雾之中,找不着北。所有的批评要一语中的,直奔要害而去,从而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达到自省的目的。一次巡堂,听到八年级某班乱哄哄的,一看,班主任正在严厉呵斥一位高个男生,而那位男生“昂首挺胸”,一副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问,很简单,他竟然在老师的课上下桌位踢了另一位男生。的确可恶,并且这位男生是个年级“小霸王”。班主任一见到我,马上宣布:“王老师,你看看,打了人还这么横,不开除,我这个班主任没法当了。”直接把学生请走远离“事故现场”是当务之急,但我又怕他扭着不走,我只说了一句,他就低下了他那“高贵的头颅”:“你以为你这是英雄行为吗?我想,你们班,包括12位女生,都为你的鲁莽行为而感到羞耻。”后来,这位班主任问我,“他怎么就低下头跟你走了呢?”我问他:“他踢人是踢给谁看的?”“女生!”班主任恍然大悟。

对于学生的教育,批评是常规武器之一,虽然,尽可能少的有批评的声音,仍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显现标志,毕竟影响学生的手段还有很多,“只有一把锤子,会把什么都当作钉子去敲”的。在勇敢的拿起批评这个武器的同时,不妨试试“无批评日”、“无批评周”,逼自己变招,你会发现:学生的教育手段原来也是丰富多彩的。

 

 

 

  评论这张
 
阅读(458)| 评论(1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