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语文“吵课”的价值(原创)  

2008-05-08 16:44:06|  分类: 阅读教学(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从语文各级各类大赛课、示范课到各校公开课的评课来看,基本上是一片莺歌燕舞,有一些不足,也是用“我个人觉得”、“似乎还可以这样”“我提出来供你参考”等“谦虚”的转折语引出一些“个人看法”来。有的干脆“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我倒是很关注“会后乱说”的内容,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容易“实话实说”,去伪存真后能引发新的思考。有专家指出:献课者辛辛苦苦的准备了很长时间,即使有一些不足,也属正常,要以“鼓励”为主,不能一棒子打死。

出现这样的“大好”局面,原因有三:一是评课者本身缺少专业的眼光,挑不出毛病来,即使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也怕说出来惹人笑话;二是“好人”主义,发现问题后,要么“课后个别交流”,要么将问题用甜言蜜语包裹起来,轻轻的,仍出去;三是本校(组)保护主义,但凡公开课,总有一点“赛”的成分,固有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很自然的渲染在评课中。

从观课评教的实际效果来看,需要“扬”,不仅是对上课者的“鼓励”,更可以“发现优点”,以资学习;但更需要“抑”,还需要关于“抑”的“抑”,然后“此抑”与“彼抑”产生碰撞,“抑”与“扬”也发生对峙,你来我往,此消彼长,此之谓“吵课”也。

“吵课”的价值主要有两点:

一,“吵”出课的原生价值。

评课时最忌讳蜻蜓点水,也不欢迎与会者都去做“闲人”,各抒己见,才能“吵”起来,才能充分挖掘出隐含在课中的理念与价值。一节课,尤其是一节好课,尤其是一节好课的重要价值,基本价值,会隐藏在课的深处,不通过“吵”去激发思维,是很难发现和掌握的,吵一吵,方能建构其原生价值。

2007年1 1月24日,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应我校之约在英桥献课,是他的拿手课例《散步》。课后的评课可以说是“风云际会,精彩无限”,作为中语界名师,《散步》一课的原生价值是多方面的,主持人作了如下概括:

精巧的板块式教学设计(整节课有三个板块:建议你这样来理解文意;建议你这样来朗读课文;建议你这样来品味语言)。

深入浅出的教学引导(如,第三板块,品味语言,从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韵感入手,让学生进入文章找例子。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同桌听,带领学生品味出语言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意韵美,让美熏陶学生的心灵,让美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火)。

儒雅的教态(余老师目光矍铄充满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热情,语调平和体现了四十年来投身教育事业的胸怀和精神,西装素裹显示着勤以养俭的习惯,也透露着朴实的优秀品质)。

有位老师是这样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余老师又让学生深情的吟诵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的内心感受都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 “余”音饶梁久不去,“映”海“潮”汐润师心!

这些价值的发觉,为老师们有效的汲取课的精髓提供了科学样章。然而,仅仅如此还远不够,对于一节课的质疑,应是“吵课”的常态表现,要通过这种“吵”:

二,“吵”出课的研究价值。

还是以余映潮老师的《散步》为例,那次评课有人提出“失魂说”:

散文的“灵魂”是文章的“主题”,“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夏雨舟)。” 我们学习《散步》,只见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没有去抓“魂”或者说没有去很好的去抓,这节课的根基就发生动摇了,余下的再精致的设计只不过是技术主义的表演而已。

马上又有人对余老师津津乐道的“板块式”发出了质疑:余老师 在课前已按照“板块式”的结构模式打造完毕,因此,无论课堂上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可变更,更不能被学生“打乱”,它必须严格“按既定方针办”,始终不偏离课前铺设的轨道。这种“超强预设”是对学生主体的不尊重。真正的好课是“心中有‘板块’,课上无‘板块’”。

这两个观点的抛出,马上遭到“反质疑”,语文课上抓文章的“魂”,就不是语文课了,是“思品”课了;“板块式”是一种有效预设,并不排斥课堂中的生成。

一阵“吵闹”后,人们发现,“吵闹点”正有两点,而这两点,恰恰是目前语文界不断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是语文课上“两性”如何做到有机统一;二是语文课的预设到什么程度为恰当。

而这一“吵”,课就发生了增值与变化。由原来的原生价值创生出许多有意义的话题,形成具有研究意义的新价值。叶澜教授说“好课”的“五个标准”的第5个标准是“有遗憾的课”,因为“遗憾”,所以真实。正是“遗憾”,引发了对于课的深度思考,乃至对于语文的深度思考,可以说,是“吵”出来的深度思考。

长期热衷于“吵课”的人是有语文教育思想的人,将来还会成为名家;有“吵课”一席之地的学校是具有真正教研意义的学校,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名校。当然,这是“吵课”的另一个层面的价值。

 

 

  评论这张
 
阅读(475)| 评论(2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