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怀念早读(原创)  

2009-12-10 10:02:50|  分类: 阅读教学(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这几天镇江天阴雨,大课间不用去上了,我跟孩子们说——继续早读吧!于是,早读由原来的15分钟变成了30分钟,孩子们虽然有点不情愿,但很快就进入了继续诵读的状态……秋季来镇江后听了很多语文课,有本校的,有外校的,还有名家的,但很少见到课堂里有扎扎实实的“读”,昨天听曹文轩老师的报告,他再次提到了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每个语文老师都是朗读者,朗读超载了喧嚣生死,让孩子真正理解文字的好处,让他体会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

记得我们学生时代特喜欢邱岳峰、乔臻、曹雷、童自荣的配音,也记得老师在课堂里用录音机播放的《荷塘月色》所营造的那份宁静与淡然。感谢网络!海量的朗读资源已经不需要我们掇着凳子到隔壁村去看《珊瑚岛上的死光》了,虽然现在的孩子也失去了听了一节录音后的兴奋,但我们仍然要用听读激发孩子们对于美文的兴趣。试想:清晨,孩子们端坐在教室,一段音乐声起,一会儿,那极富磁性的声音悄然的响起,或宏大,或低吟,或铿锵,或柔媚,用声音编织的世界展现与孩子们眼前,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 (叶老语)有的老师很推崇“电视散文”,我则不以为然,因为太逼真的画面代替了可贵的“再创造”,没有“嚼头”了,倒是袁阔成们给我们这辈人留下了太多少年英雄的梦想和挥之不去的红色情结。

这是一种“赏读”,具有引领性。表面上看,学生没有声音,但他们凝重、专注的神情告诉我们,他们正在进行着又一次语言天堂的巡礼和灵魂的洗礼。接下来应该是“跟读”,濮存昕的《将进酒》、丁建华的《致橡树》、童自荣的《满江红》,韩军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等等等等,堪称吟诵之上上品,早读,让孩子们先跟着小声读,再而大声读,进而独立读,一个学期下来,感受了几位名家的诵读,且模仿过他们的诵读,很快就内化为自己的诵读能力,以后,想让他早读不出声都难了!

这种引领性的办法,现在能通过网络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关键是我们老师的意识问题,还有很多老师自己朗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是“无伴奏朗读”甚至是“无情感念书”,古人是很推崇诵读的,“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在课堂里已经鲜见了,假如既有名家的样板,更有老师的示范;起码要有名家的样板和老师的样板意识,何愁早读万马齐喑!

我在小学的时候回到家必做的一门功课是读课文,那时我的爷爷健在,每天傍晚他总要抓住我,让我读课文给他听,我不知道爷爷为什么那么喜欢听我读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是为了我能考高分,或许对于那一辈人没有读过书,听子孙们读也是一种补偿吧,奇怪的是,从此我就养成了逢文必读的习惯,直到今天,有时在办公室也经不住放声诵读起来,引得左邻右舍都过来驻足观看,我却依然故我。

也不知从哪年开始,语文早读被英语活生生剥去了一半,江苏“五严”后,开始了正常一周5天,但5是个单数,语文还是两节早读,英语却多出了一节,中国人学英语的代价太高,挤占了母语的学习时间不能不说是代价之一。据说还有很多人在叫嚣取消早读,原因是素质教育,早读了,就不素质了,唉,这叫啥素质。 

组里老师有时问我这课应该怎么上,匆忙间我总要作色道:打开书本——读!

 

  评论这张
 
阅读(651)|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