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听课随想(36)挑战“专题”(原创)  

2009-09-15 17:26:20|  分类: 观课评课(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下午是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不同的常规的是,市区学校的备课组长也来了,市教研室袁老师也来了,应该是市属学校的一次集体语文教研活动。下午第一节课首先是由W老师献课,她竟然选择苏教版的亮点板块“专题”来上。我之所以说说上“专题”难度大,主要是这种课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是空白,我很佩服她的这种勇气,到底是硕士。

九年级上册的“专题”是“气象与物候”,这节课一共有三个大板块:品味赏析、探究交流、拓展延伸。这节课应该说很好的体现了“专题”的特点。第一体现了“专题”的“专”,这个“专”还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单一性”,可以是某一个方面的“专”,某一类事物的“专”,某一事物属性的“专”。“专”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审视、考察、积累、整合、挖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更透彻。W老师这节课确定在古诗词中的物候这个专项上。

第二,这一节课还体现了“专题”的开放性上,既有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的开放;又有学习资源的开放,语文教学资源很广阔,包括各类图书资料、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还有各地文化习俗、社会生活等等。从同学们的汇报中可以发现,他们在课前利用了各种资源,对四首诗的物候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这种体验是关于语文素养的体验。

第三,探究性,“专题”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语文实践与探究的过程。W老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不仅有华罗庚关于卢纶《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中“雁飞高”的质疑,还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中“黄河”应为“黄沙”的探究。

第四,W老师这节课还体现了“专题”的综合性,“专题”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冲破了语文学科知识,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演绎、归纳和想象。学生在汇报时有的运用了诗歌赏析、改写、朗诵、等各种方法。

但是,作为“专题”,它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更多情况下并不适宜予以展示,而且,“专题”的学习多在课外进行。所以还有了如下思考:

1.各小组能否在有自己的“子专题”,如,四首诗的主题探究组、物候知识组、物候质疑组、诗句鉴赏组、诗歌拓展组、成语、俗语组等等。一方面便于各组深入探究;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展示环节让各组均有全面收获,不至于各组汇报时平面滑行。

2.语文的“专题”学习姓“语”,但也姓“专”,在学习时胆子再大一些,“开放性”、“综合性”再强一些,再广阔一些,以期更好实现“专题”设置之初衷。

3.关于“夜黑雁飞高”的探究,因为学生已经有过汇报,与“课案”重复时可以大胆删除,这也是一种课堂机智。

4.由一个疑问,我们学习诗词中的物候的最终指向到底是什么,了解诗词中有物候吗?恐怕没那么单纯,这需要作进一步思考。

需要重申的是,W老师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评论这张
 
阅读(636)|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