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从《月迹》看语文“好课”的基本要素(原创)  

2010-03-11 14:51:40|  分类: 教育反思(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贾平凹的叙事散文《月迹》一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皎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的月亮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细读这一文本,笔者无意于追寻贾平凹在“发现了民性的愚昧麻木,世态的反复多变,人情的冷暖无常等等,以前对人生的光洁单纯的眼光,适足以加剧他此时的悲观、失望,甚至使他涌动着浩茫的痛苦”中追求乡村的静美,禅宗的“亲自然,远尘世”之风,并以“静虚”作为自己审美内蕴的核心,甚至也无意于探求他的作品呈现出的一种幽柔纤巧的审美风格,而以一位语文老师的名义把《月迹》当成一节课了。

如果是,那么作品中的奶奶就是这节课中的语文老师,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上说,“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七年级下册 第87页),我们权且不去考量奶奶是否是个“教育家”,但这节“课”绝对是节完全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从中也能体悟到好课的基本要素。

要素一,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要体现平等。假如我们把奶奶看成是这节课的上课老师,一家孩童看成是学生,这种师生关系是异常亲密的: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

请注意“缠奶奶说故事”中的“缠”字,“学生”绕膝“老师”的情景一下子展现在眼前,没有师道尊严,没有上下尊卑,恰有无间的亲情,还“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我们在成年之后,会忘记老师给自己说过的太多的故事,但奶奶们在夏天夜里,摇着蒲扇在月光下的讲的故事总是那样刻骨铭心,年份越长,记忆越清。他们有些老师总喜欢把自己的课堂搞得如地狱般恐怖,殊不知人在心里紧张的时刻记忆的闸门也同时关闭了。

要素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实践、去自我探究。孩子们“镜中看月”,“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经历这个过程后,孩子们“失望”了,奶奶怎么做的: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把孩子们引向大自然,引向探究的大天地。孩子们去“院中望月”,还“杯中饮月”了,似乎很完满了,但奶奶没有就此打住,她要引导孩子们向更深处漫溯,让他们充分体味“月亮是每个人的”,我无处不在的: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这一次,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月亮,还“眼瞳见月”了,以至于引发了“沙滩议月”。

要素三,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要善于化抽象为形象。真是爱心出智慧,大家羡慕“三妹”,进而嫉妒“三妹”,因为月亮属于“三妹”的,奶奶说“月亮属于大家的”,那也太直白了,并且并能令人信服,请看奶奶是这么做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这种近乎于诗人般的想象唯有大爱者方能拥有。

要素四,从教学语言的角度要语言贴近学生实际。看这句话:

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大家都在“中堂盼月”,“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最先发现“月亮进来了”,这一句“进来”是富有无穷想象空间的,是一种贴近儿童心理的“童话”,老师课堂语言与孩童的无限接近其实是一种心灵的距离。         

要素五,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要达成一定共识。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要素六,从课堂生成角度要能产生新的内容。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要素七,从教学审美的角度要给人一种美的陶冶。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附 《月迹》 作者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地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俊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葡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到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评论这张
 
阅读(981)| 评论(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