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学校文化的草根生成与专业策划(原创)  

2010-09-30 21:50:00|  分类: 品牌管理(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无锡的邱华国校长是我新近认识的一位朋友,我在无锡的8年,总有人提起蠡园中学,有时坐车经过蠡园中学能见到教学楼顶上硕大的“蠡中教育”的几个字,夜晚还闪着霓虹,但一直无缘结识,2008年我们在江阴见过一面,真正认识还是今年暑假在云南大理,我们同时被邀去云南讲学,巧的是,他讲自己学校的“选班而学”,我奉命“点评”“选班而学”。一场报告下来,再加上在大理古城泉水街喝过酒,就算是拜了把子了。他的“名气”很大,他所在的蠡园中学也是我省一所初中品牌,无锡滨湖区最近新办了一所初中,叫“南湖中学”,新校长还是选择了邱华国,一人身兼两校校长,足可见“邱华国”品牌之重要。

9月28日,我陪同潘晓芙校长来到无锡南湖中学,学校正在进行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为此,学校专门聘请了上海市著名学校管理专家郑杰予以量身打造,请郑杰,还不单单是因为他“国内著名”,还因为邱华国与郑杰一直是莫逆之交,两人互有文章唱和,请熟悉的专家进行策划,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我们来到的这天,郑杰前日已经来了,并与老师们作了很多交流,今天他在会议上解读了他“呕心沥血”为南湖这所新校策划的“精神力系统”,我有幸聆听。

郑杰认为,该校的文化主题是“真实性学习”,其学校定位是“平民教育”,学校愿景是“这是一所真实的学校”,为此,郑杰用他惯有的诗意与哲理交融的语言风格写出了一段颇具“苏霍姆林斯基”风格的愿景:

为了学习,教师和学生们相聚在一起;因了学习,每个梦想都可能化为现实。于是,从第一天起,流言、伪善和虚妄就从来不曾侵入 ,侵入她那纯洁而高贵的机体。 这里有一群真实的人。人们惺惺相惜,彼此信赖,相互取暖,他们走着人间正道,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早消失了界限。这里的人们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汪富有诗意的真实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会有心智的成长。真实的学习每天都在发生。你可以看到人们在这里沉思的景象,也可以听到争论的声音;你能清晰地触摸到人们的热情、好奇和向往,早分不清哪是生活,哪是学习。于是,每个人在离开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那渴求知识的火花,生生不息!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适合师生学习的真实世界”;校训是“守望真理,守护天真”;学生发展目标是“工于选择  长于探究  勇于担当”;教师发展目标是“课堂真实的创造者,家庭真情的指导者,教育真理的探索者”;学校发展目标是“共享、共创、共成长的知识共同体”;领导风格是“以真诚和人格做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学风是“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教风是“安雅,睿智”;校风是“孩子气 ,诗书气 ,浩然正气”。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套精神文化的体系,它包含有:定位、愿景、办学理念、校训、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校发展目标、校风等。郑杰校长解读完毕后,邱华国校长主持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可能是由于现场,再加上这套系统本身是以张扬一种个性和真实,以人为本的体系,这样的话语方式对于中国的教师来说想现场立马引起“强烈共鸣”显然是一种奢望。大家只是斟词酌句了一番,比如“工于选择”,“工于”含贬义,建议改成“善于”,还有一位老师对“家庭真情的指导者”提出异议,是“指导者”吗?其实这个疑问很有价值的,应该是“合作者”。

郑杰对于学校文化的策划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他自己生产了一整套文化体系策划办法,他说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确令人惊叹,他为南湖设计的这套体系有其核心——真实性学习。并且是一个“真实”的核心,其他要素无不体现着这一核心,这样就有了“顶层设计”的意义。再是,这些设计是基于“办学定位”,南湖是滨湖区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学校,学生大部分是“新市民”子女,生源质量相对一般,所以学校定位是“平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文化是深深植根于人的心灵的东西,策划,很美、很新、甚至很豪;但老宅更容易牵动人的情愫,在这个体系里,现场的老师们对“孩子气 ,诗书气 ,浩然正气”这一“校风”特别有同感,后来我们去合影时看到教学楼的一面墙上有幅宣传画,画的主题是一个“气”字,我明白了老师们“同感”的原因了。也使我想起苏辙的名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对于“养气”的一段精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如果该校以“养气”为校训,倒也可以有文章可做。

还有“小疑必问,大事必闻”的学风也能引起老师们的共鸣,可能是在于这句话的通俗易懂,郑杰说,这句话出自陶行知先生的一副对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这里又给了我们第二个启发。文化,要流行,可能绕不开“通俗”二字,况“平民教育”更需要通俗,“真实性学习”、“知识共同体”,是我们头顶的星空,我们康德般的敬畏它,但敬畏而已。

蠡园中学的精神文化是一种草根生成,如“家校合育”的口号:“咱们的孩子、咱们的学校、咱们携手共进!”亲切而富有感染力,还有他们的培养目标:“培养有积极情态、追求高效学习的人。”我喜欢他,我想每一个“蠡中人”更喜欢他,因为“家校合育”“选班而学”“情态选班”,这些,蠡中人太熟悉了,就像自己的礼服,每一个扣眼都透着亲切,透着细致。

其实,新的文化,都会遭遇“水土不服”,甚至夭折,但文化的意义不在于确认,而在于确认过程中对于陈腐的荡涤、思想的解放。 

 

 

  评论这张
 
阅读(688)|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