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
今天参加市属学校语文教研活动,听完一节课后教研员请大家评课,效果并不好,教研员有些失望,我也有些失望,每次参加市属活动,总是期盼有所收获的,现在大家似乎都很疲惫,据说有些学校语文也在搞“讲学稿”,不管你对“讲学稿”进行怎样的“改造”,它都无法避免“训练”的本质和应试的惟一目标指向。教研员丁老师是我市高考权威,他今天直接指出这种做法“学生到初三成绩绝对不可能好到哪里去”还会“从此失去对于语文的兴趣”,我深以为然,令人纠结的是,“讲学稿”是由这些学校校长全力推动的,具有“不做也得做”的行政力。语文老师十分痛苦,以至于连评课的热情也没了。前一阶段,《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报纸刊载了反思“教学模式”的文章,“讲学稿”何尝不是害己又害人的东西,就像运动员的兴奋剂,提高了成绩,却为身体的健康埋下了永久的隐患,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甚至连成绩也提高不了。
你看,一说就扯远了,还是来说说观课的角度吧。
第一,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否。
教学目标设定需要考量的几个要素: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在语文课程目标的视野下。
2.这节课的目标适合该班的学生吗?
3.这节课的目标设定是否是文本的核心目标。
4.这节课的目标相对集中吗?
第二,这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恰当否。
检核的方法有:
1.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2.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主要指向学生的“学”。
3.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相关联。
4.目标与手段是否匹配。
5.诸多学生活动是否在一条线上,有着显而易见的逻辑关联。
第三,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能如何。
学习效能如何有几个可视指标:
1.原来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
2.原来没有掌握的学习方法现在掌握了。
3.原来模糊是价值理念现在明晰了。
4.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是阶梯性的吗?老师应使用“支架”。
5.学生是否产生了新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