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以散文的名义:《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原创)  

2011-03-21 20:18:43|  分类: 阅读教学(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单元选了周国平老师的一篇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大家都在按议论文进行教学,“教参”也说“这是一篇谈人的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我也随大流加入了这个议论文的队伍,今天,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再读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这篇文章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看作是一篇议论文,但她的基本文体属性却是一篇散文——哲理散文。

我在想,大家把《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看作议论文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一段:提出论点;二~六段,主要是通过五个实例进行论述;第七段,“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从形式上看,特别合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果。况且,本单元的前三篇文章《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都是典型的议论文,第四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自然也顺理成章的是议论文了。或许有人要说了,议论文、散文,分类标准不同,其实还是一个意思,并不影响学生的学。如果你持这个观点,我要说的是,你错了。正因为“影响学生的学”,我才提出这个观点。

如果当做议论文,重在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把握上;而当做散文,则重点要把握其文学性的学习了。其实,从通篇来看,周国平用他惯有的充满哲理与文学的语言在进行表达,题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是一种文学性表达,换着议论文,“灵魂”一词就不能运用,至少要进行界定。再看看他的第一段: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当我们当做议论文来学时,眼中只有“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只有“引论”了,十分枯燥;当我们换着“散文”的视角,这就是一段文质兼美的表达了。再看看他引用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这句话,这句话本身就充满着一种隐喻,文学化的。周国平的解释是“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这个解释从议论文的角度是很不准确的,帕斯卡的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人有思想,别的动物没有;人很脆弱,如芦苇;有思想的芦苇格外坚挺。但如果看着是散文,似乎可以谅解了。

文章的主体部分,二至六段,周国平老师讲了五个故事,阿基米德“不要踩坏我的圆”;第欧根尼“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王尔德“除了我的才华,什么都没有”的豪言,车厢中的少女专注于看书,青年画家自费看画展。这五个故事是从四个方面来写他们“灵魂高贵”的:阿基米德爱思想胜于爱自己的生命;第欧根尼灵魂生活比显赫的权势更高贵;王尔德世间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车厢中的少女和青年画家致力于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我们很难看出这几个事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五个事例,缺一也可。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因为周国平老师原本不是在说道理,他是在进行一种文学性的表达,“形散神聚”了。

你硬要把这篇美文看着是议论文,而且进行解剖性教学,周老师肯定会难过的。我把这个视点跟我的徒弟赵素青说,她更认为是一篇随笔,或许她的意见更准确。

 

 

  评论这张
 
阅读(1366)|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