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益民教育生活馆

核心目标:对话生活、旨归语用、承传文化、觉解生命!

 
 
 

日志

 
 

随笔|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第三届“东吴讲坛”随感  

2018-04-29 21:51:12|  分类: 专业成长(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随笔|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第三届“东吴讲坛”观感 - 三槐堂 - 王益民名教师工作室

  

傍晚,在林间散步,已经能闻到初夏的味道了,我说,是樟树在呼吸。她说,是樟树自己的体香。我们慢慢地走着:这难道就是负离子?手机响了一下,国强校长发来一份文件,是即将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举行的主题为“语文本体性与课程改革”的第三届“东吴讲坛”的通知,心砰然一动。

我说过,每年要有一段时间,心无旁骛,定定心心问道语文。心动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有名师、有名家、有名士,还有名校,还有小学的课与报告。尤其打动人的,是对国内一流语文课程专家与一流名师的期待。还有“不油、不滑、不蹭热点”“参会成员有存在感、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宣言。但也有些许担忧,知识分子办的活动偏向内容,至于会务,宽容就好。

26日下午,到达指定报到地点,果然,促狭的“如家”餐厅里,几个丫头接待了我这位最早一批到的客人,一眼就发现她们的“问题”,于是“不吝赐教”,她们倍感我这“前辈”办会经验丰富,到了房间,发现她们更大的失误,资料袋里没有“代表证”。我心里暗笑了下,安子校长(陈国安)呀,你这个队伍也太年轻了。

晚上,与几位“大咖”小聚,宝俊、九哥、小梅、小杨,大家聊语文,说变迁,一时仿佛雅集再现。各自的阅读经历就是一条新的发现。我们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当我们发现别人的世界的时候除了惊讶就是探究的愿望。或许这就是聚会的意义。在自己的世界里呆久了的人容易看轻外面的世界,如果就这样也就罢了,就怕发现的时候,仍然有老大的感觉,这样你就抛弃了“理想国”而蜷缩在一个“小我”之中了。

27号一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听了四节课,三个主题报告,三场对话。有惊喜,更多的是思考。孙老的“三个封闭性”指出了文本解读的症结所在;管建刚作文为什么那么多人青睐;潘新和的“立言”说是否偏颇;经典文本的意义是否可以浅表化;怎样在课堂实现儿童生活的突围;面对童趣,如何有效地利用;一切为考试的提问和絮叨的表达是什么遮蔽了老师们的灵性与教育的哲学思考……

四节课,有三节是小学的,一节是王君的群文阅读,几节课让我再一次想起“真实的学习”这一话题,什么是真实的学习?就是学生一直处在思维的状态,而不是被动的记忆与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有真实的不足,并被老师紧紧“揪住”不放;学生有真实的表达,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完善;学生有真实的提升,时有兴奋,以至于手舞足蹈稍大的孩子恍然大悟。总之,课堂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过程。真实的学习,不需要太多的辅助,声、影、图只在非用不可的时候才怯怯地登场。

晚上沙龙在图书馆举行,这里竟然没有网络,也没有4G信号,问学校老师,答曰:这里是读书的地方。我的内心是被小小地撞击了一下的。本次活动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举行,这所学校的校长是苏大副教授安子先生,也是好奇这一点最后才打定主意来到真专家治校的校园,还有一个细节:来会场上课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席卡”,可惜两天8节课只有3节课上课老师叫名字,其中2位是台湾的,辜负了学校的良苦用心。不过,今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学校有四个初一班数学老师在讲课,这多少有点令人失望的,不知道安子校长知否。午休最好是午休,看看书也行,大不了写写作业,大声讲课仅仅是生存的困境?这里多少还有缺少教育的常识,或者说教育的常识停留在文件里,如果是这样,就涉及到教学管理的问题了。

28号,又是沉甸甸的一天。听了四节课,黄老师、余老师,还有两节是台湾的杨晓菁和陈俐伶老师,两个报告,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孙剑秋教授,还有一个是上师大吴忠豪教授,还有一场互动对话,可惜因为赶车,错过了敬爱的成所的总结,我想那一定是最精彩的煞尾。有人说,你为什么还要来学习,并且是属于最认真的群组。专业的不同时期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与内心的激荡后成为一种收获。

能在同一个活动中见到黄厚江、余映潮老师,这种概率是不大的,两位是中语界课堂教学实践的双子座,也深刻影响了我的成长。有年没见,今天分外亲切,黄老师的《乡愁》久仰已久,他依然和学生一起“玩”,一开始孩子们似乎“不买账”,在这样的气候下,更显名家的智慧与胆略。余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依然是清晰的板块、清晰的任务、清晰的表达,还有读、背、写的训练,只是更加精道。

本届讲坛的亮点之一是有两节来自台湾的语文课,杨晓菁博士的《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陈俐伶老师的《山村车輄寮》,还有孙剑秋教授的讲座。有几个细节是非常动人的,杨、陈二位老师都在亲切地叫学生“名”,大陆的另外六位只有一位看到了席卡的用意。还有杨老师问上课学生“早安”,学生一脸懵样,我跟同行的两位老师说,一声“早安”,把大陆的孩子的“懂礼貌”打回了原形。杨老师重思维,陈老师重课文与生活密切关联,这两者都是我们的语文课所缺乏的。她们的多媒体与网络资源丰富且恰当。还有几个细节,比如,学生回答完自己找下一个“朋友”或“仇家”。“你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的粉笔。”论坛时候,杨老师说“瑕疵就是生活。”、“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宾馆到会议地,居然有3.5公里,两天的早上,我均选择了步行,第一天的时候,发现一路都是城市绿道,今天毅然边走边拍,你想,一路有鲜花相伴,微风吹拂,时有蛙鸣和春,“门外柳阴浮翠润,堦前花影溜红光。”多美的暮春时光!就这样想着,也高歌起来,“岭上开遍……”轰鸣的汽车盖过了歌声,让我更加肆无忌惮地高歌。到报告厅,放下背囊,走两步,突然有一种“健步如飞”的“赶脚”。

当然,此行还收获了友谊,我与宝俊相识澄江,相知教育之路,如今他的学术早已“烨然若神人”,其跨界之功亦杏坛罕有,本次承蒙全程关照,还获其赠词两阙,《浣溪沙·旧友重逢》,其一,“灞岸清风柳絮牵,荷塘潋滟映青莲,一朝别去近十年。韶景已逝花似水,繁华不再梦如烟,淡名轻利自安然。”其二,“细雨斜风砂山下,红衰绿减古润州,无情总把有情休。殷殷话语别旧梦,依依长聊故园秋,今宵论语书卷头。”情谊略见。

每一次的研讨会,何尝不是对于现实的一次抵抗,对于生存的一次挣扎?暮春季节,易想起“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句子,其实,这很合乎我的胡思乱想的。


  评论这张
 
阅读(99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